5月25日,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(枣庄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等7个实施方案的通知。
图源:山东省人民政府
1、中国(枣庄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到:
力争到2025年,枣庄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,年均增长10%以上,跨境电商企业突破200家,重点培育3个以上跨境电商产业园区、10个以上公共海外仓。
加快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,创建滕州市公用型保税仓库,同步培育保税仓储与理货服务功能,推动跨境进口业务发展。发挥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区位优势,探索发展新业态,延伸消费需求前端。建设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展销中心,培育网络消费市场和线下消费市场,创新全球进口商品采购与分销、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模式。
2、中国(济宁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到:
力争到2025年,济宁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突破300亿元,占对外贸易的比重显著提高,重点培育的特色专业跨境电商平台达到10个、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达到10个、公共海外仓达到10个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达到5个、跨境电商企业突破600家,引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10家以上。
加快申建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,推动跨境进口业务发展,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,探索发展新业态,延伸消费前端。建设济宁进口商品直营中心,培育网络消费市场和线下消费市场。
3、中国(泰安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到:
力争到2025年,泰安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,培育跨境电商企业超过300家,建设5个以上跨境电商产业园区、15个以上公共海外仓。
加快推进泰安保税物流中心、泰安综保区申报与建设工作,鼓励平台、代运营、推广培训、快递物流等主体集聚,开设线下展示店、体验中心、直播基地,打造区内综合服务载体,支持企业开展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进口业务,尽快实现保税等海关特殊监管功能,开展跨境电商全模式业务。
4、中国(德州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到:
力争到2025年,德州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突破100亿元,占对外贸易的比重显著提高,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达到3个以上、新增公共海外仓3个,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基地达到3个,跨境电商企业突破400家。
加快德州综合保税区、鲁北乐陵保税物流中心的申建工作,开展跨境电商保税进出口业务;积极争取国际邮件处理中心、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在德州布局,提高跨境寄递服务网络能力,推进中小企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开展。
5、中国(聊城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到:
力争到2025年,聊城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突破100亿元,跨境电商企业突破300家,重点培育配套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5个以上,辐射力强的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10个以上。
以东昌府区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、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聊城旅游度假区为引领,发展高端日用品、食品进口业务,在夜间消费综合区、城市商圈等重点商业区开设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,提升居民购物体验和消费水平。
6、中国(滨州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到:
力争到2025年,滨州市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25亿元,年均增长15%以上,重点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10个、特色跨境电商平台4个以上、公共海外仓20个以上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5个以上、跨境电商龙头企业30家以上。
大力培育集研发设计、数字营销、仓储物流等要素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,鼓励平台、代运营、创意摄影、推广培训、快递物流等主体集聚,开设线下展示店、体验中心、直播基地,打造综合服务载体,形成多园并进、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。
7、中国(菏泽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到:
力争到2025年,菏泽市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50亿元,年均增长60%以上,培育跨境电商出口实绩企业超过150家,建设10个以上跨境电商产业园、5个以上公共海外仓。
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,每个县区建设1个及以上跨境电商产业园。依托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(B型),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、功能配套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,集聚制造生产、电商平台、仓储物流、金融支持和外贸综合服务等各类企业,推动跨境电商生产要素和产业要素集聚,形成各有侧重、相互补充、协同发展的产业园区布局。